下载试题
当前位置:
学科首页
>
史学热点
>
古今中外行政管理制度
>
试题详情
难度:
使用次数:105
更新时间:2023-06-16
纠错
1.

唐代宗始设枢密使, 初不置司局,但有屋三楹,贮文书而已。其职掌惟承受表奏于内中进呈;若人主有所处分,则宣付中书门下施行而已 。据此可知,当时的枢密使(

A .主要负责军事事务 B .类似皇帝秘书机构

C .地位在中书省之上 D .下属机构较为完备

查看答案
题型:选择题
知识点:古今中外行政管理制度
下载试题
复制试题
【答案】

B

【详解】根据材料 其职掌惟承受表奏于内中进呈;若人主有所处分,则宣付中书门下施行而已 ,可知枢密使是在皇帝和宰相之间起 下达上传 的中间环节作用,起初只是转呈奏章,并传达给中书门下实施,因此类似秘书机构, B 项正确;枢密使到宋朝才负责军事,排除 A 项;唐朝枢密使还未成为国家政治行政机构,地位在中书省之下,排除 C 项;材料强调枢密使的职责,并未涉及其下属机构,排除 D 项。故选 B 项。

=
类题推荐:
古今中外行政管理制度
难度:
使用次数:120
更新时间:2020-12-01
加入组卷
1.

行政区划是国家为分级管理而对地方的划分。自先秦至隋代,中国行政区划制度曾进行过多次改革。阅读下列材料:

材料一  春秋时代,郡县制开始荫芽。楚、秦、晋等国出现了县,最初设在边地,带有边防性质。郡的出现比县稍晚,也多在边地。到战国时代,在边地的郡下分设若干县,产生了郡县两级制。秦始皇统一中国后,废封国,将郡县制推向全国。郡县制为汉代沿用。汉武帝分境内为十三刺史部,简称十三部十三州。这时的州还只是一种监察区,各州置刺史一人,代表中央巡查郡县吏治。到东汉时,刺史已有固定治所,并掌握了地方行政权,对所部郡县官吏实行管理,州正式成为地方行政区。州郡县三级制历两晋南北朝不变。

——摘编自薛明扬主编《中国传统文化概论》等

材料二  隋初沿用州郡县三级制。但南北朝以来,行政区划变化纷繁,反映出地方分权的特点。开皇三年(583),兵部尚书杨尚希上表说:窃见当今郡县,倍多于古,或地无百里,数县并置;或户不满千,二郡分领……所谓民少官多,十羊九……今存要去闲,并小为大,国家则不亏粟帛,选举则易得贤才。隋文帝采用此建议,罢去郡一级,改为州县两级制,并且合并了一些州县,清除了过去层次、机构过多的弊端,进一步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。

——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《中国古代史》

完成下列要求:

1)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,概括隋以前中国行政区划制度的演变。

2)据材料二概括指出隋文帝行政区划制度改革的原因及措施。

3)据材料一、二并结合所学知识,简析秦、隋行政区划制度改革共同的积极作用。

题型:综合题
知识点:古今中外行政管理制度
复制
试题详情
纠错
难度:
使用次数:127
更新时间:2021-01-12
加入组卷
1.

阅读材料,完成下列要求。

中国基层社会治理历史悠久。改革开放以后,村民自治成为中国亿万农民的伟大创造。

材料一  :宋代一些地方实行乡约制度,其功能主要是扬善惩恶,制定规约进行道德教化,并建立民间组织和相关的赏罚制度。明清时期,宣讲圣谕成为乡约最重要的内容。当时,由地方官吏广泛推行乡约制度,设立乡约组织,每月召集百姓宣讲、教化。康熙九年颁布了乡约组织必须宣讲的《上谕十六条》,内容包含重农桑以足衣食”“训子弟以禁非为等。

——据杨开道《中国乡约制度》等

材料二:清末,时人认为地方自治者,为今世界立国之基础……于救亡之事,至为切要1909年,清政府颁布《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》,地方自治大致按行政区划分城镇和乡两级,设立议事会为议决机关,议员由选民互选充任。

——据张海鹏主编《中国近代通史》

材料三:20世纪80年代后,村民自治迅速发展,到1997年底,全国共有91万个村民委员会的村干部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,大部分农村有90%以上的选民参加了选举。1998年颁布了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》,村民委员会是我国农村基层社会的群众自治组织。

——据郭德宏等主编《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》

1)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,概括宋代到明清时期乡约制度的变化,并说明乡约制度的积极作用。

2)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,说明村民自治的意义。

题型:综合题
知识点:古今中外行政管理制度
复制
试题详情
纠错
加入组卷
进入组卷
下载知识点
版权提示

该作品由: 用户沈婷玉分享上传

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。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。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,请联系 可圈可点 ,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。
终身vip限时199
全站组卷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
立即抢购


0
使用
说明
群联盟
收藏
领福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