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载试题
当前位置:
学科首页
>
史学热点
>
对外交往
>
试题详情
难度:
使用次数:211
更新时间:2023-06-20
纠错
1.

1863 年,学者张斯桂在为《万国公法》所作的序言中说: 间尝观天下大局,中华为首善之区、四海会同、万国来王,遐畿勿可及已,此外诸国,一春秋时大列国也。一今美利坚教师丁匙良器译此书,其望我中华之曲体其情而俯从其议也。一则是书亦大有裨于中华用。储之以备筹边之一助云尔。 这反映了当时部分中国人(

A .否定传统宗藩体制 B .力主融入国际社会

C .倡导采用西方外交制度 D .主张选择性吸收国际法原则

查看答案
题型:选择题
知识点:对外交往
下载试题
复制试题
【答案】

D

【详解】根据材料 一则是书亦大有裨于中华用。储之以备筹边之一助云尔 可知,学者张斯桂认为《万国公法》对中国外交有益,主张选择性吸收国际法原则, D 项正确; A 项内容与材料 中华为首善之区、四海会同、万国来王,遐畿勿可及已,此外诸国,一春秋时大列国也 不符,排除 A 项;材料未体现当时部分中国人力主融入国际社会,排除 B 项;材料只是强调选择性吸收国际法原则,而非倡导采用西方外交制度,排除 C 项。故选 D 项。

=
类题推荐:
对外交往
难度:
使用次数:175
更新时间:2020-11-16
加入组卷
1.

阅读材料,完成下列要求。

材料一  20世纪50年代,中国与民主德国的关系良好,贸易和文化交往十分频繁。与此同时,中国与联邦德国之间处于对立状态。1955年,联邦德国与苏联建交后,中国逐步推动与联邦德国的民间往来。60年代,随着中苏关系日益紧张,中国与民主德国关系降到了冰点。70年代初,联邦德国调整“新东方政策”,决定改善与中国的关系。197210月,两国外长在北京签署建立外交关系的公报,决定互派大使。此后,两国的交流活动迅速升温。

——摘编自刘德斌主编《国际关系史》等

材料二  1993年,德国实施“新亚洲政策”,十分重视发展与中国的关系。德国企业认为在中国“差不多所有行业都有前景”,纷纷进军中国市场。1998年,德国总理施罗德将实现外交政策“正常化”作为重要目标,对外不依附于任何国家,谋求世界政治大国地位,并与中国共同“推动世界经济出现多元认同”。中国认为加强中德在多极化世界中的合作,有利于提高各自国际地位,扩大各自在国际上的活动余地,并促进世界和平、安全和稳定。2004年,中德在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框架内建立“具有全球责任的中德战略伙伴”关系,中德关系发展到了新的高度。

——摘编自吴友法《德国现当代史》等

1)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,概述20世纪50~70年代中国与民主德国、联邦德国关系的变化及其原因。

2)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,简述中德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历史条件。

3)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,简析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德关系发展的历史启示。

题型:综合题
知识点:对外交往
复制
试题详情
纠错
难度:
使用次数:116
更新时间:2020-12-22
加入组卷
1.

阅读材料,完成下列要求。

材料一  中国古代王朝的对外政策,服从于以德抚远的政治目标,希望建构一个以中国古代王朝为中心,具有共同道义和文化基础的稳定的国际体系。汉代外交临西海而望大秦,使节出使各国,远人宾服。唐代时,要求选派的对外使节,到彼宜阐扬经典,使知大国儒教之盛,都城长安各国使节云集。明初朝廷四处宣谕,有贡必封。清初,顺治曾诏谕:南海诸国,有能倾心向化、称臣入贡者,与朝鲜一体优待。从中国古代对外关系的成功经验来看,建构东亚世界更主要是依靠先进的制度、法律、文化和技术,使得周邻国家受到吸引而自愿输入移植。中国古代王朝对外政策的基本点是和平的文化影响,而非武力的征服和领土的扩张;是国际体系的领导者和维护者,而非统治者和掠夺者。

——摘编自韩舁《中国古代的外交实践及其基本原则》等

材料二  1842年,中英签订《南京条约》,清政府严词拒绝英国遣使进京。庚申之役后,清廷被迫允准外国公使进京常驻,但对遣使驻外无意执行。1864年,总理衙门将系统介绍国际法的译作《万国公法》分发到沿海各重要口岸。1875年,首任驻外公使郭嵩焘使英。甲午惨败,清廷被迫承认朝鲜为自主之国。庚子国变后,清廷广兴新式学堂,鼓励有志青年留学西洋,新式人才逐渐成为驻外使臣来源的主流。1901年,清廷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,班列六部之首。1911年,外务部职能趋于简化,大臣掌主交涉,昭布德信,保护侨人佣客,以慎邦交

——摘编自何新华《中国外交史(从夏至清)》

材料三 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通过对人类古往今来诸多文明的研究比较,提出了挑战——应战模式来解释文明的起源与发展。他把自然界对人的刺激和人对人的刺激统称为挑战,把人对自然挑战的反应和人对人挑战的反应统称为应战。

——据汤因比《历史研究》

1)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,概括中国古代外交的特点。

2)根据材料一、二、三,概括指出晚清外交所面临的挑战应战,并结合所学知识,评价晚清政府的应战举措。

题型:综合题
知识点:对外交往
复制
试题详情
纠错
加入组卷
进入组卷
下载知识点
知识点:
版权提示

该作品由: 用户黃建波分享上传

可圈可点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。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。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,请联系 可圈可点 ,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。
终身vip限时199
全站组卷·刷题终身免费使用
立即抢购


0
使用
说明
群联盟
收藏
领福利